![]() |
德国当代哲学家恩斯特 • 卡西尔 (Ernst Cassirrer) 用符号系统来规定人的本质,认为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其它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因此,人的生活世界根本上是符号的世界。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我们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马来西亚著名艺术家锺金钩先生的作品,他笔下的世界就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其符号特征是 – 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 锺金钩先生生长在多种族,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丰富的文化符号无疑是他艺术经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和在艺术创作中的转化,运用最为广泛的母体形式。他的作品之所以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根本点就是于他将马来西亚独特的文化符号转化为笔下的艺术符号。 “符号” 既包括符号的 “意义”,也包括符号的 “形式”,还包括符号的 “实质” (Substance, 视觉性意象等) 与符号的 “表现” (Expression, 呈现、表达方式)。在这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符号的意义和符号的形式,它规定了符号的“实质”与符号的“表现”。 一、 从符号的 “意义” 层面看锺金钩先生的作品 从符号的意义出发,锺金钩先生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分为四个系列,即: 节庆系列、生之韵律系列、岩景系列和沃土系列。这四个系列每一符号的艺术化呈现,都注入了他对文化符号隐喻内涵的哲学思考,是他感性、知性、思维、想象和独特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 “节庆系列” 最能体现锺先生符号化的艺术思维与符号化的艺术行为。在马来西亚文化中,节庆文化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蕴含着丰富的东方习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锺金钩敏锐地抓住了节庆文化的符号化意义,以马来西亚节庆文化的重要构成符号 – 本岛本土的各类糕点及华人的粽子以及窗户雕花等为创作元素,将这些现实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自己作品中的艺术符号,并在这种符号的转化过程中,完整的表达了自己对马来本土文化、对传统习俗、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锺先生或将现实节庆文化中真实的粽子、年糕等物品用绒线编织或捆扎在拓印 有多种肌理的自制纸浆纸上,构成了一种浮雕拼合的带有半装置性的画面;或在经过压印形成凹凸底纹的自制纸浆上,用丝网印刷马来本土的窗花或吉祥符浩,构成一种凹凸纹样的形式。作者运用节庆文化符号特有的喜庆含义,把马来文化的多元共存,马来多民族的互尊互助等传统精神完美地表现出来。而符号正面结构的空间 排列,以及具像符号与抽象符号的并置,既表明了作者对节庆符号内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也丰富了节庆符号的乡土意味,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符号形式的现代性。 锺先生深受东方哲学的影响,作品多体现对生命本体的思考。“生之韵律系列”,“岩景系列” 就是这种思考的成果。这类作品的现实符号有二类,一类是以灵芝为题材,通过对灵芝成长情景的描绘,用朽木与灵芝来象征自然界万物枯死与再生的茅盾关系,用图像符号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一类以岩景为题材,以极具主观意识的色彩在画布上描绘出岩石丰富的变化,表现了自然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象。这一系列作品多以压克力为媒介绘制图像于画布或自制纸上而成,间或也有用自制纸拼贴的作品,色彩鲜艳,肌理丰富,集中的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体的独特理解与情感。 “沃土系列” 作品,深刻挖掘了土壤结构与儿时记忆中的锡矿矿坑景象两大符号元素所蕴含的人文意义。锺先生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与人的生命存 在最为亲近的乡土越来越离我们远去。本着对当代都市日益突现出的环境问题的反思,他创作了这批追忆方式的系列作品,以鲜艳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蓬勃的生气,表达了自己对乡土深切的眷恋。 锺先生作品的艺术符号贯穿着他对东方哲学的体悟,作品符号的意义深蕴着《易经》的阴阳哲理。而这些,正是他的艺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 二、 从符号的 “形式” 层面看锺金钩先生的作品 形式是符号构成的根本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和发展是由 “质料”、“形式”、“动力” 和 “目的” 四个原因造成的。而其中最 重要的是 “质料因” 和 “形式因”。他明确提出形式具有独一无二性,是事物的 “存在”、“现实” 和 “本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亚里斯多德将美规定为形式。 对锺金钩先生而言,艺术符号是一种有别于文化符号的特殊符号。他的作品,关注的不仅是文化符号的民俗学意义,而是艺术符号的深层,纯形象形式的深层。既揭示文化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关系,也揭示艺术与形式的内在联系,是其确定艺术成其为艺术的一个根本步骤。在他看来,符号的主要功能,是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些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优秀的艺术品都应具备这种 “形式” 的功能,有了这种功能,艺术家才能充分地表达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情感,作品才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 锺先生对符号形式的探索集中体现在自制纸浆纸媒材的研制与运用上。他认为,形式作为事物之本质之表达,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媒材而存在,媒材是艺术观念的驻足地。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摸索发明了一种能适应自己创作需求的彩色自制纸浆纸,并利用这种自制纸浆纸特有的成型性能与成型过程进行了多种艺术实践,从而不断地丰富了这种纸媒介的文化内涵,而他独有的人文精神也深深地渗透到这一媒材的制作与运用之中,纸浆纸也由此成为他特有的艺术思维、艺术符号、 艺术行为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锺先生运用媒介材料的技术手段是开放形态的,他能充分地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依据自己对媒材自身所蕴含文化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特征,通过完整地激发纸浆的特性,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趣味。 在 “节庆系列” 中,他将自制纸与粽子置于一起,色彩的鲜艳、质地绵软的纸浆与粽子、年糕等材质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纸浆纸上隐约而现的压拓的纹理以及捆扎粽子、年糕的绒线,既含蓄地表达了东方人的时空观念,也很好地表达了节日喜庆的气氛。文化符号传统而艺术符号现代,形式与意义相得益彰。 在 “生之韵律系列” 中,他将自制纸浆纸直接做成灵芝的造型,并将其拼贴在印有各种低纹的自制纸上,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再造了一个三度空间。这一艺术 系列,符号形式自身含着生命的意义,而自制纸浆纸的创造过程也深化了作者的生命观念:废纸打碎成浆,再造成新纸,是旧事物诞生新生命的体现 – 生长、死亡、再生的循环,生命意义的全部就在于更新与创造。 至于 “岩景系列” 与 “沃土系列” 的创作,他干脆把色彩直接绊入搅碎的纸浆中,并将这些彩色纸浆依据一定的艺术理念与形成铺置于一起,在纸浆纸成型过 程中对纸浆施以压力,利用彩色纸浆在成型过程中的互渗以及纸浆纸自身的厚度,使画面肌理丰富,图像自然、色彩变化细腻又具有穿透力。 对锺先生而言,艺术创作就是用媒体的眼光看世界,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与媒介材料对话的过程。媒材即形式,媒材即艺术,所有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呈现,都是建立在对媒介材料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说,锺先生如果没有自制纸浆纸作为其艺术的支点,就没有他艺术观念与艺术形式显现的可能。 锺金钩先生的作品是奇特而富有深厚艺术魅力的,这种魅力的所在,就在于他紧紧抓住了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转化这一根本环节,并以煤材形式与符号到艺 术符号转化这一根本环节,并以煤材形式与符号形式凸现了事物的生命意象。抓住了文化符号,他就获得了对现实的深刻认知,抓住了艺术符号,他就获得了生命意象与生命意志的升华。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自然与人文等二元对立的各种符号元素均相辅相成的和谐并处,构成了一个富有东方哲学内 涵的艺术生命体。 罗一平博士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中国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本原文载于 “锺金钩的艺术 -- 人文与自然的表达” 画集,中国广东美术馆出版,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