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 周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通过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诚邀本国知名画家到中国北京举行交流美展。作为庆祝项目之一。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则受华人文化协会之托,筹办这项意义深长的美展,这项美展不但可以促进马中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可以把马来西亚当代画家作品呈现给中国的人民,特别是首都北京人士。 根据画家们的作品水平和艺术成就,主办当局邀请了 20 位包括资深的各族画家参展。值得欣慰的是这 20 位画家广泛地反映了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的当代艺术面貌,也包容了各类的创作媒材和风格。他们当中有八位是水墨画家,两位是腊染画家、一位是版画家,其余的是压克力或油画家。最高龄是拿督蔡天定,而最年轻的是刘晓青,其余者介于三十余至六十余岁之间,每位画家都有他 / 她的创作方向和内涵。这批画家虽则不能代表马来西亚艺术的全面,他们却包容了非常有名而具有影响力及年轻而杰出的老、中、青画家。这项美展可以展示给中国的艺术同道及一般大众关于马来西亚当代画家如何开拓他们各自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阿旺 · 达密 · 阿末运用粗犷的笔触,对比色彩及民族符号达致组织严格又和谐的画面,以传达关于自己已往经验的视觉音符,作为一位沙巴州的原住民画家,他的作品便是自己过去的旅程,“以寻找关于活跃,前进又具建设性方面的本身文化”。他的作品是他文化怎源的某些部分及社会转型的视觉反映及强烈符号宣言。 谢添宋试图以苍劲的笔触,厚重的浓焦墨以及洽切渲染的淡彩,淡墨来重造自然,在组织疏密适中的画面上,放置了几只悠然自在的秧鸡,点出了在大自然逍遥自在的情趣。他的绘画理念是“与外界接触所产生的印象,自然会留存在潜意识中。这些积存的意识,一旦通过创作的表现,便成为艺术作品的主题,通过无声的绘画,一个人便可表达他的感觉、情欲、理念、信息和思想,并以巧妙、熟练的技法,使 ‘自然重造’。当主体和客体高度融汇贯通之后,让我们看见‘重造自然’的再现与表现的浑然一体了”。谢添宋的作品,用笔稳重、用笔稳重、墨气古拙。 本文作者钟金钩的作品浓厚的反映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社会的俗习,他以绘画及绢印技法把历文及节庆糕点转达为视觉符号以传达文化俗习及传统价值于现代社会中。他认为通过粗细不同的造型处理,对比色的采用,现存的图像及创作的造型的结合,印制和手绘图象的并排,垂直和横式的交错组织,前后正负的空间与动势的交替安排的目的是要营造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个人风格,以表达个人对周遭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反应和艺术诉求。他的作品以现代创作手法表达传统内涵,融汇东西哲理,表现东方精神。 钟正山是这项交流展的主要策划者。对这项展览的落实作出很大贡献。他在作品中,展示了精湛的技法和高深的东方美学认知。作品的精神内涵,不仅来自外在世界,更来自内在的人格力量。他一路来都很尊重传统水墨画以笔墨为造型基础的创作诗色。所以他最注重功力的磨练,笔墨的掌握,更讲究笔墨美。如在 “大象无形” 中笔墨运用简练有力,墨色与线条,相辅相成,表现出对象的情趣,线条的舞动和墨色的深浅互相呼应。产生了一种充满节奏和旋律的画面。他熟谙中西艺术演变,对中国绘画艺术主张 “体现东方哲学的两极思维,不是专注事物的单方面认识,而是同时关注正反两极的关系,以取正反两极的统一,而与西方的单极思维迥然而异”。他的艺术思维,可以说是儒 · 道 · 禅的综合领悟。 拿督蔡天定是马来西亚一位资深的艺术前辈,他是腊染绘画的拓荒者、是马来西亚利用腊染来创作绘画的第一人,他以精湛的手法,利用腊染色彩及激发创拓他独特的风格,自 50 年代起即已名噪一时。他把人物、牛、船、房子等于以巧妙的夸张及变形,以突出村乡人辛勤工作的内涵,利用有力的线条、龟裂肌纹,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创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具冲击性的视觉效果、作品 “母子欢” 及 “佳果季节” 是这位 85 岁高龄画家的典型作品。 杨惠珠是一位三十出头,很具创意的女青年画家,她试图在作品中表达 “人生不断寻找,追逐和探索” 的概念。她说:“对过去的事物,人们不断的探索,寻找历史的痕迹,生命的起点;对现在人们不停寻找生命的指标;对未来,人们在寻找一分平安、宁静。” 对她来说,人的一生,都花费在探索和寻找中。她的作品 “探索” 正是展示了一个幼稚无知的女人,似乎迷失在 “男人之海” 中,探索自我,寻找人生指标,隐喻着在丈夫的(或男人的)阴影中如何寻回像探射灯下粲开的花朵。 “符号标志具有本身的意义” 是发蒂玛 · 吉腊染作品的内涵。她在作品中以精湛的腊染技法和色彩表现出具有建筑性的结构,她作品的题材,来自苏门答腊海边村庄常见的 “天堂树” 所制成的 “船布” 上的图案。她说:“这些图案包含了地方上具有几何元素的回教建筑的装饰图案,可以反映本区人民团结,强盛及稳定的精神”。她的作品强烈地反映了本土的文化内涵。 在 “怀古系列” 作品,吴亚鸿以小蚂蚁配合古代文字的题材,试图以东方美学结合西方现代构成原理,寻找一个他自己的创作方向。他以腐蚀的古代文字和渲染墨迹来创制肌纹,以软化及调整平板的画面,并在空白的方格内点上纡行的小蚂蚁以产生时间及生命感。他说:“在画中,文字是象征文化发展的符号,它不受时空的局限,记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蚂蚁的出现,隐喻着东方文化艺术也能像这个小生命一样顽强,穿越时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世世相传”,吴亚鸿作品隐喻恰切,意义深厚。 伊士迈 · 拉迪夫通过鲜明色彩,活跃线条及旋律动势,协奏共鸣,唤出一种像交响乐章的音乐内涵。他强调说,他作画不依赖任何根据,而是一种来自丰富想象的创作,但却不缺精神据点,使灵感综合的绘画活动。他说,:“主要的是东南亚民族象征主义的各种装饰元素,本区的传统布饰及马来族民间传统,加上西方设计的配合。当然,还有来自大自然的多层启示和视觉旋律的精华”。他的作品像是彩虹,展现着时空动势的自由幻觉及大自然的天际回响。 许清发在他的 “蓝色反映” 及 “瓦朗瀑布” 色彩主义作品中,展现了精湛的笔法和色彩处理。以鲜艳的青蓝及黄橙色,大笔注入画面,毫放而有制,模糊却有形,大自然的光影反映和情趣,尽在画中。大自然的景物被转化成一片色场,赞美着大自然的生动气韵及磅礴伟大,他巧妙的营运出一个优异的视觉图像组织,增进了他作品的和谐和深度,他对大自然的钟爱和投入,使他的作品也托出了历代中国绘画所常道的 “天人合一” 的哲学概念。 佐哈利 · 赛喜欢通过版画创作来表达马来族具有讽刺或幽默的寓言含义,他作品的题名 “青蛙想当牛哥” 便是传达这一类寓言的内涵。这幅作品描述了一只有角的青蛙从它的小洞一跃而出,去追逐一个不可能落实的梦想 – 变成牛的梦想!在这作品中,他利用有角青蛙的造型隐喻一个过于奢想希望于超越他本身能力的人。根据他的解释,他要表达的是 “贫穷者幻想成为大富,儒小者希望成为伟人。所以才有青蛙从小穴跃出去追逐梦想的构图写照,由于大大超越本身体能而导致毁灭,包括他周围的人”。他的作品,充满了警世的劝语和幽默的趣味。 刘仕旺作品的灵感来自一般东方画家所取材的大自然。他说 “创作中将大自然融汇于主观,以达到主观合而为一,情与景统一的意境”。他秉承了东方创作心理程序。对景物凝神观注,把自我外射,外物内注,以达至物我合一的境地。这是东方创作的最高境界,刘仕旺在融汇贯通之后,大笔沾墨,挥写胸中树林,浑然一体,韵味浓厚。浓淡变化虽有致,却在有意无意间留出空白,给予呼吸的空间。而浓淡黑白互相呼应,达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意境。 刘晓青是这项画展中最年轻而具有高度潜能的女画家。她与其他水墨画家不全处,是以深浅不同墨色而又具书法性线条和多变化的笔触勾划出复杂的画面。根据她对城市拥挤的公寓建筑和贫民的违章建筑,勾出非典型的线、色、点及调子错综交织的画面。墨与色,光和影及沾墨与无沾墨区的交织,产生了一种充满广阔无边又具朦胧气韵和生命力的视觉效果,使人回味无穷。 赛 · 达朱丁是一位印裔画家,通过抒情曲一般的作品,传达他对人间的悲伤和快乐的视觉概念。他以旋律性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和谐的调子和多变的肌理来谱写是觉得抒情乐章。画面上人物被巧妙地夸张变形而具旋律,线条是音符,色彩是曲调。他说:“我的目的是要如何捉拿和表达悲伤和愉快的精神内涵。这是线条艺术,线条是抒情曲章,像一首自己可以演唱的歌曲。” 赛 · 达朱丁的作品充满人间韵味和音乐内涵。 达朱丁 · 依士迈的创作灵感来自大自然。构图具有建筑性和抒情韵味。他的创作目的是要创出一种表现大自然时空的宁静诗意的视觉语言。“要达成这个,”他说,“我开拓了形、色、空间、结构和技法,传达介于抽象和具象、绘画与素描、平涂色快和多层渲染、叙述和抒情,规律性和偶然性之间模糊不清的宁静气氛和关系。” 那简化又具复杂视觉意义的构图,充分表达了这位画家的感性、经验、教育、精神及理性开拓与成长。作为一个穆士林,他说:“大自然是真主给人的礼物来延续全球生命,也是他许多赐予之一的符号,让人去思维、去感受、去朝拜真主(阿拉)的伟大。” 陈湛仁在作品中施展优异技法和运色的手段。他善于把压克力彩一层一层地染上至饱和状态来表现光线,神情和画面精妙效果。他这种精心营造得来的石坡、崖壁和山峦效果,远远超过了许多用‘皴’和‘染’所达致的传统山水的效果,他说:“凶猛东南季候风带来的风、雨、骤然的平静和微风又使人迷惑。这些骤变的情调、光影、色彩、风势、形态、动势和旋律,对我的内在和外在影响深刻,并变成我作画的灵感源泉。我的作品是个人主观的对人与自然,自我和造物者,成长和腐化、水与火、风与土的关系的阐述。” 这些肌纹、色彩、光影和形态,融汇交织成为一部交响乐章,充分反映了谢赫所指的气韵生动(六法的首条)效果。他的作品大气浑然,光影生动。 中国古代哲学常使现代画家们入迷沉醉。陈东便是当中的一位。他从易经得到启示,探索阴阳关系。利用方、圆、三角及青红黑白,来表达 ‘舞’ 和 ‘性’ 的阴阳互补关系。他巧妙地把色块,染色部分及线条构成的男女拥抱图象推到画面上下两端角落,若隐若现、虚幻神秘。画面大片空白,一无所有,却是凝思的场地。作品颇富神秘气氛及哲学意味。 张耐冬 ‘巴厘菜市’ 和 ‘巴厘’ 是巴厘人民的生活写照。他把人物加以夸张来强调优美感。叙述性和罗曼蒂式的手法,增强了这种信息。更有趣的这两幅作品描述了巴厘人民生活习俗,我们可以看到妇女们在菜市场忙碌工作买卖,男士们却在海边凉亭休闲聊天。恰是东南亚许多岛国的文化反映,人物风情写真。至于作画态度,他认为应“通过考查,观察和构成的形象,创造个人形象风格。在画面表现和谐,不断寻找新的概念,再作创新。” 作品具有深厚的南洋风情和热带气息。 叶逢仪则秉承花岛传统,醉心描绘小麻雀以表达生活情趣。看人生百态及表扬人性善良。以直觉轻松的手法去把他对周遭的主观反映转换为视觉语言。他以随意但肯定的笔墨,把窗、树枝、石头、灯柱、树根、屋檐等变为有趣构图,并在其中穿插了可爱的小麻雀,以增情趣和神韵。通过这些画面,使人领会到坦诚亲切的人性和内涵。他说:“通过一只小麻雀,树枝线条,几点浓淡墨迹,我把心中要说的话,从画和人交流。让人看我的画时,有一种生活滋味,一种平平淡淡的亲切情意。自己的画能让人有回味无穷般的遗韵,那便是我创作上所得到的一种幸福。” 他的作品的确韵味无穷,情趣浓厚。 杨建正通过作品,唤起对古代远祖文化的思念。他第一次到西安游玩之后便对这些深厚文化宝藏,掀起喜爱和敬仰。西安是过去几个朝代建都所在,留下了丰富文物宝藏,雄伟秦墓的兵马俑,石雕,碑林等给他带来新的启示,赋予新的视野。之后,作品不断受这些古代文物的深刻影响。他在画面上重新营造兵马俑造型便是一种把古代文化精神带入现代艺术的尝试。他说:“将优秀传统文化、哲理注入现代的传统艺术精神,表达我的人生观。” 他试图把过去的精神带入现代作品,唤起遥远和神秘的远古幽情。在作品中注入新生命。 主办当局相信这项画展可以把两国艺术家拉得更近,有效的开拓艺术交流和观摩。并将促成更多交流展的举办。增进两国间人民对彼此间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钟金钩 画展策划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