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ing article1s the talk of creative thinking

 
锺金钩演讲全文

今天能够在广东美术馆和各位谈谈我创作的经验和风格的演变,感到非常荣幸。我的创作生涯始于五十年代末,屈指算来,已近五十年。我一向主张艺术创作,必须不断求变。“变” 是一种追寻和挑战的有力路程,一种涉及文化、哲学、革新环境、控调和处理手法的高度挑战进程。为了突出文化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我在创作中纳入了传统文化,手工艺及人文的因素,去表达和隐喻生长、生命、死亡、再生、节庆、亲善和友谊等的交融关系的艺术内涵。

我不断在创作中求变,不断在演变中求突破,有突破,才有新风格的出现。我创作风格的演变,可在各系列的作品中看出。自六十年代以来的创作,我把它当纳为 “近打”、“纽约”、“多边形”、“贯通”、“节庆”、“岩景”、“生之韵律” 及 “尤” 等系列,每一个系列都有它独特的创作理念、题材、喻意,表现手 法和素材的运用。现在分别根据幻灯片加以简介。


近打系列

作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五年间,是我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回马,踏上艺术征途的初期作品,是属于试验性和探索性的创作,表达的是大自然的山川,村野和矿场,都是我从小长大的 “近打” 地区的矿场和景物,用的是油彩、水彩和彩墨 “近水人家” 以水墨完成,是代表作品。


纽约系列

是我从一九六五到六九年当美期间的创作,友映我这个亚洲人对西方大都会的感受。我从马来西亚一个小城镇来到繁华的纽约市求学,经历了文化的震撼及新客内心的彷徨。

我以几何图形和非几何的住意形的结合,来反映初到纽约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在画面上,我以粗沙渗合油彩,表达抽象造型,并加上硬边的几何形,使造型之间互相冲击,以表达当时精神的动烫和内心的不安。用色单纯但鲜艳强烈,常利用互补色来产生视觉上的震撼效果。一九六七年完成的 “海滩” 是代表作。


多边形系列

出现于一九六八至一九七二年间,是一种对马来西亚当时提倡科技与经济建设的一种反应。我以几何硬边及多边形以及平涂工整的强烈对比色块去表现科技建设及工艺美。利用正方形的积数和互补对比色彩的原理为主导概念,以营造向前或后退的色彩和造型的错觉和幻象。画面上的色即形、形即色,在平面上产生立体的视象,是一种 “底限” 和 “视觉” 主义的结合。作品即物件,并可融入周遭的人为环境。这种创作理念,实际上是受了六十年代的“几何”、“底限” 及 “视觉” 等画派的 影响。马来西亚国家艺术馆典藏的 “震撼” 是这一系列的代表作品。


贯通系列

在一九七二年至七五年间,我作了一系列的立体式绘画作品,称为贯通系列,全是立体的屏式构成,有三屏式,四屏式或五屏式的拼合,每一屏上都开了一个正方形的洞,洞背上了颜色,洞底则贴上反光的材料,可把洞背的色反映出来。屏上开方洞的目的是要观者觉察到作品的实际空间和视觉空间互相呼应的现象。我用这样的 构成去象征阴阳、虚实、有无,达致和未达致等理念。是种比较接近禅道易理和太极思维的运用的创作手法。“贯通----流畅”,是代表作(马国之艺术馆典 藏。)


节庆系列

节庆系列出现于一九七六至一九九零年代末,是我最重要而最有涵义的系列作品。以东方的空间理念和亚洲的价值观去开拓新的创作手法。我以手造纸片、绒线、麻 绳、压印和喷染等媒材和手法,营造了浮雕拼合的独特画面。结构、表面肌理和韵律构成了一种新颖的作品画面。抽象的结构中有具象的实物。实物的组合又是抽象的构成,所现的是非常独特的构成。

在进行这一系列时,我把亚化文化特征,马来西亚文化俗习。传统价值,互尊互助和忍让的精神,注入作品中。要表达这种内涵,面对巨大的挑战,经过深入的探讨后,我选择了节庆这个主题。因为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的社会里,节庆时最可以表现各族互尊互敬的融洽气氛。在马来西亚,过年过节时,各族必会互贺 互访,共庆佳节,喜气洋洋。因此我选用了年糕、粽子、喜庆用的席子、包裹年糕的椰叶、编织等造型,全部用纸浆压制,然后,以麻绳或绒线绑紧拼成一种浮雕式 的立体创作。象征喜庆,突出地方性乡土内涵及文化特征这样的构成,相当独特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因为它具有亚洲的强烈特征。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所典藏的 “节庆气氛 85-4 为代表作。


生之韵律系列

自一九八五年起我也开始了生之韵律及岩景系列,主题虽互异,创作手法及理念,却常常互相呼应,一气相连。各位可以在以下的几张幻灯片中看出。这两个系列是 在马来西亚自然协会的邀请下,连同几位画家进入热带森林探险采风之后同时创作的。在森林中,登山涉水,领悟自然界生死轮回的关系,这一系列是用灵芝或菌类 为题材,来象征大自然中灵芝与朽木之间生灭轮回的关系,我以纸浆塑成,灵芝的年轮和朽木的肌理,用纸浆来表现,非常恰当,效果极佳。在仔细构思之后,我把 一片片的纸塑灵芝拼成带有旋律性的程序,的立体构成,相当有趣味。

这一系列的主要涵义,明显的是自然生命轮回的象征,傲木枯死,灵芝接踵而生,而灵芝的腐化,又滋生了树木,是轮回的结果。作品 “生之韵律之九” 是代表作。


岩景系列

岩景系列的创作灵感来自马来西亚 “英道荣宾” 森林中山石,沙石的自然构成图案及地质结构,画面强调石壁悬崖纹理交错坚硬结构的美感。我利用手造纸面的纤维 纹理及喷枪手法来表现自然结构的韵律和肌理趣味,恰切有致。这些久经风化的岩石,正说明了长久时间的自然变化规律。为纳起来,这系列表述了下列的创作思维 :人之距眺瞄,临近观注 ---- 窥探自然的恒如与替变,而悟出阴阳相对互补之道。

盘石实质坚固却须与风化过程共渡时光,山峦万年依旧,却免不了草木的季节变替 ---- 这是大自然的规规和秘奥。“岩之韵 91 之 1” 是代表作。


沃土系列

这一系列出现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四年间,是当时我在新加坡拉沙尔学院任职时对大都会高楼大厦的反应而作。我试图通过作品回为到马来西亚的广阔原野上,吸收 新鲜空气,重返人杰地灵的世界。是一种带有思乡和向往过去童年所驰的 “近打” 地区的原野情 ,题材来自记忆中的锡矿矿场的地层结构。我以土地作为创作对象是基于中国人对土地的为属感。所谓 “人杰地灵” 和 “灵土出英豪” 以及 “万物生于之,活于土为 于土” 的哲学观,反映了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尊敬也隐喻新马华人后代对当地的土地情 和住在国的为属感。

这一系列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尽量突出媒材的特性,我先用压克彩把纸浆染色后压成派片,再用指压,捏或器压和雕塑出如泥如沙的多种变化纹理的画面,以横式的构土来表现大自然空洞和蓬勃的生气。在内涵上是对城市人造环境的高楼大厦和紧张生活的厌倦,试图回为自然,寻找心灵解脱的创作心态。台湾美术馆所典 藏的 “土地之歌” 可以反映其特色。


龙的系列

二零零零是我们进入新千年的转折点,又恰逢是龙年。龙是华人的吉祥物,也代表雄伟、进取、奋斗,迈进的精神,于是我的龙为主题,开始了这一个系列。龙的造型,取材自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或马来西亚木雕的龙。在表现手法上我用一种媒材即压克力或丙烯,运用手绘和丝印两种过程,交错施用,绘印出颜色鲜艳而渐次变 化的色调。除了以龙为主题外,我也采用了华人的传统黄历(通书)的文字(楷书)以及随意表达的行出文字笔触构成互相交错的背景,龙的造型虽来自剪纸,但都经过再处理,使它生动有变化。

创作理念是要通过龙和黄历文字,来反映现代人对新千年的寄望,同时也反映出海外华人如可在现代生活中与传统俗习的沿用保留和共存。更表达了华人对中 华文化的保存和发扬的心态。这一系列是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精神和内涵 ---- 概括地说,这一系列所表现的是 “龙的精神,龙的传统,跨地域,跨时代,是中华 民族的驱动力”。广东美术馆所典藏的 “龙的传统层面(一)” 是代表作。

从刚才所放映的幻灯片中,大家可以窥见我各系列作品的风格和媒材的运用。我一向主张创作必须不断求变和探索,绝不能停滞不前,一成不变。

前面所谈的岩景、沃土、节庆和龙的系列,我选了一部分,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各位可以到展场,看原作,应该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我所提的创作思维。谢谢。




Lecture presentation by
Choong Kam Kow “My Creative Thinking”
中国广州 广东美术馆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China.
2006年11月(Nov 2006)


马来西亚评家丁卓友曾这么写道 : “马来西亚第二代艺术家钟金钩在艺术领域中跻身国际艺坛,蜚声中外。他是一个承受中西艺术熏陶的现代派。由于兼受中西美术教育,游历世界各国,艺术视野广阔,并不断在造型艺术中扮演着艺术家,美育家及美术学院主持人的角色。而达致艺术精湛之境”。
 
 

heading homepage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_01-09.png
  • publication_02-08.png
  • publication_03-07.png
  • publication_04-06.png
  • publication_05-05.png
  • publication_06-04.png
  • publication_07-03.png
  • publication_08-02.png
  • publication_09-01.png

drchoong kam kow
Dr. Choong Kam Kow is a well known
senior contemporary artist,
a leading art & design educationist and
an independent curator in Malaysia

FEDERATION OF ASIAN ARTISTS ASSOC.
MALAYSIA COMMITTE CHARIMA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 ALUMNI
ASSOC. SELANGOR VICE PRESIDENT
 
HON. DOCTOR OF ARTS (RGU. SCOTLAND, UK)
MFA (PRATT INST. USA) BFA (N.T.N.U. TAIWAN)
FULBRIGHT-ACLS RESEARCH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