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他曾从事艺术创作及教育多年,在 1965 至 69 年留美期间担任联合国国际学校艺术主任,1969 至 89 年受聘为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纯美术主任和副教授,1989 至 94 年出任新加坡拉沙尔艺术学院美术学校校长,1994 至 99 年出任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副院长,并于 2000 年起接任院长至 2009 年退休为止。 他的艺术创作,始于 50 年代末。历年来技法和风格不断演变和创新。每一时期的表现都有独特的风貌,反映了他不断探索,日日求新的创作思维,在他各系列的作品中,可看出他融汇东西古今的艺术思想和表现风格。近年来更以手绘并合丝印的现代手法,利用通胜(历书)文字及龙的剪纸造型,表现了现代与传统互动共存的艺术内涵。 他曾荣获多项艺术大奖,包括美国维吉尼亚海滩夏季素描首奖及水彩次奖,马来西亚国家投资公司美术比赛风景组次奖,以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壁画比赛三奖等。 锺金钩曾在各国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 18 次个人艺术展,并曾参与将近百个国内外的艺术大展。他目前也是亚洲艺术家协会马来西亚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国家艺术馆信托委员会和收藏委员会的委员。他的作品也已为多间艺术馆所典藏,包括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台湾美术馆、丹麦佛德列士汉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公共及私人机构。 他共出版了包括 2004 年广东美术馆海外华人美术丛书的 “锺金钩的艺术” 等五部艺术专辑。 创作思维 他主张:“艺术创作要不断演进,切勿停滞不变。艺术工作者必须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有生命的作品,必须是表述与时空有关联的内涵的作品。要使作品有意义,其表现形式与内容必须建构恰切,相依相成。我更主张有生命的作品必须有文化精神,文物特征及人文价值,尤其传统价值。 我一向喜欢系列创作。每一系列表述一种特有的涵义。例如,“节庆”、“生之韵律”、“功夫” 及 “共存” 等系列,就是我在不同时期和地点对周遭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应和反映。我并特意在创作上兼用东方美学及视觉原理,以突显我的个人风格。” 创作理念 锺博士也认为:“绘画是我个人对人生经验的反映:人生经验包括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 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通过了东西绘画原理的融汇及东方创作思维的应用来表达个人的创作理念,树立个人创作风格。作品内涵则强调东方美学、本土内容,利用叙述性的象征手法,把传统的造型纳入现代构图中,强烈地反映了亚洲的、本土的文化环境的多元色彩和内涵。作品的媒材,除了运用水彩、水墨、油彩之外,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更以自造纸及压克力彩来作混合表现,利用自造纸的粗细肌纹的特性,并以手绘、丝印、喷射混合技法来表现复杂的绘画,使造型和色彩强烈反映本土的地方和时代的特性。” 构图手法 他说:“通过造型的处理(大胆简化),色彩的选择(互补色的配合),几何图形与非几何图形的结合(现有的图案与创制的图形),手绘的和印制的图形的排列(纵与横式 的重复),正负的替代显现(向前及退后的视觉效果)来刻意创出具有强烈个人特征的绘画作品。这种含有深厚地方色彩的作品是我对周遭的文化与社会环境的一种个人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