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ing article1 the role and responsiblity of art design education

 
国际设计艺术发展与教育合作研讨会(中国无锡江南大学 )

“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与作用”


小引

艺术设计与我们的生活习习相关。 艺术设计可以提高和改善生活素质,是有目共睹的,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也越大。因此,艺术设计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才能应付逐渐改善的生活水平的人民的要求。

自中国进入世贸组织 WTO 以及申奥成功以后,在所有领域中,都力求达到国际水平和规格,特别是在信息传达及产品设计和包装方面,更须具有国际水平,所谓国际水平乃指先进国家的水平,诸如欧、美、日、韩等的水平。


艺术设计与物资水平

中国美术设计这一块,根据个人观察和比较,近年来,虽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但由于跟随苏俄模式太久,导致封闭僵化,停滞不前。过去,由于整个物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人民所要求的是基本的实用功能,对于设计,没有什麽太大的要求;一架收音机的造型,十年不变,是常见的现象。记得约十五年前,新加坡一行学院负责人到苏联访问,问起他们如何利用产品造型设计去促销电视机产品,有关负责人豪不犹疑地回答说:“我们只有这一个模型,根本不需要什麽促销,更不需更换模型,一样可以畅销。” 这种供应和需求 (Supply and Demand) 的模式在当时苏联的社会是事实,但如果要在国际贸易舞台争取消费者的青睐,恐怕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设计作为策略去促销产品。所幸,中国自政革开放以来,在各领域上的改革和进步进程神速,处处力求与国际水平接轨,但若和日本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中国制造”

由于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工资低廉,海外工业国前来投资设厂越来越多,而中国货的外销也 不断增加,现在世界各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 “中国制造” 商品,这是可喜的现象,但这些商品的消费对象,只是中下层阶级的普罗大众,对艺术设计和包装等要求不高。至于高档次的名牌,为数并不多,若有,也是外资在中国设厂制造而沿用名牌厂家的设计和品质要求。


日本包装设计遥遥领先

日本的包装设计,世界一流,不可否认,任何人若到过日本,在大街小巷逛街,或走入商品市场,一定会被五花八门又精致的产品包装设计吸引,而兴致勃勃地浏览欣赏。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在打开日本糖果时,一定先会品赏一下它的包装,在打开后,你又觉得里面的糖果非常普通,不过,在吃完糖果后,你会舍不得把包装纸或盒子丢弃,一定会把它留起来的。这就说明了日本包装设计的成功之处,许多人购买这盒糖果是因为包装设计的说服力太强之故。要在美术设计方面与先进国平起平坐,必须从艺术设计教育着手。这不仅中国如此,其他亚太国家也如此。

现在让我回到今天讲座会的课题 “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与作用”。


应市教育,配合人力需求走势

美术设计教育是一种 “应市”(Market Driven)的教育,必须面对社会的需求而应变,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取向,设备的投入,都必须放在 “学以致用” 这个指标上,并随时调整,以配合人力需求走势,它必须以理念为主导,实践为依归,具有学术性,也应具有实用性。


艺术设计是服务行业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是一种创意服务企业,与律师、医生、会计等专业具有同等地位,只是功能不同而已,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艺术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

艺术设计教育除了训练设计专业人才之外,也必须不断通过各种展览和研讨会,并利用传媒管道,提高一般大众消费者对美术设计的认识和需求,从而促进提升艺术设计水平。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范 畴内的课程结构及内容,教学的方法及指导手段,理论的灌输和实践,技法的传授以及电脑硬软件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方能达至 “学以致用” 的目标。


艺术设计教育与欧美接轨

马来西亚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办学方面拥有约 40 年的经验,因为是年青国家,没有历史的包袱,并曾受英国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一路来与西方艺术教育的办学思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针维持紧密的接轨,尤其是与英、美、澳等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联系,更为紧密。

我在这方面的参与,也有 40 年之久,今天和各位所讲的,是根据马来西亚及从欧美澳各大专艺术设计院校得来的屡积经验,希望和各位分享艺术设计的办学理念。


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重点

我认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重点应是强调创意技能的掌握、创意概念的多面开拓、艺术思维的启发和信息知识的灌输与运用。


课程设置从易到难,手绘及电脑技法并重

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依归,含盖 “时代性”、“国际性” 和文化传统特征,课程设置从低难度逐渐提升到高难度,从基础课程方面的美术设计原理及原则起,朝向专业水平的掌握和实践,坚持先掌握传统训练的手绘功夫及运用传统媒材的表现方法,逐渐转向设计理念的落实,创意的开发,及电脑硬软件的掌握和运用,使毕业生具备可以即刻投入设计专业的知识、理念和技术。


艺术设计教育的计划与手段,理论与实践并重

教学计划与手段方面,每一课题的设置与教学必须具有系统性的计划。教学过程包括:因由、目的、设计理念的设置、开拓、表现方式、设计方法、理论支援,落实可行性,媒材选择、消费者的心理研讨或反应、课业习作。每一学期的教学应如此计划和进行,每一单元或课题也应如此。现在就这些课题,略加说明。


因由:为何要学习这一课题。

目的:希望达致的成果 / 要求。

理念设置:先作多个假设,研讨各个可行性后,逐个淘汰,留剩一 个,加以开发。

理念开发:对现有类似设计之市场进行调查,考察与研究。

呈现方式:传统的、现代的、观念性或实验性,或保守性,传统方法或 电脑辅助完成方式。

设计方法:设计元素、原理、空间、颜色、造型及肌理等之有效运用。

理论支援:以文字或口述,加以说明,以辅助视觉表达,加强艺术设计说服力。

落实可行性:印刷或制作或出品之过程之难易,成本耗时长短,经济效益等

材料或媒体选择:
(1)信息传达设计方面 印刷方式(纸面展示) - 排版、字体、图象、 纸张、装订及印刷过程等
       传播方式(屏幕展示)- 软件使用、图象绘制、字体 选用、平面或三维表达等
(2)包装或产品设计方面 - 产品造型考量或开发、材料选择、包装方法、平面设计之印刷、亲切使用感及安全性、环保意识及避免污染与浪费及成本之考量。

消费者的心理研讨及反应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研究或探讨消费者心理,文化背景,以协助设计取向。诸如造型、色彩、材料及表达或呈现 方式。设计(传播、包装或产品等)完成后,进行使用或意见调查, 以决定设计之有效性。

课业习作 :学生设计课业的习作是实践创意理念的重要过程,作品可以反映学生对整个设计问题的了解和理论的实践,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挥和实践。


艺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现在再来谈谈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一。 根据委托者(老板)之意愿或指示(Client’s brief / requirement)提呈设计建议,应尽量突显创意之说服力,不要只图 “中标” 或被采纳, 投其所好。

二。 应用最有效的传达或表现手段造型掌握、设计元素、原理、色彩及图象之运用、文句之选择、字体之选用,力求达到最精致美观又具实用效能之水平。

三。 避免负面效果优秀的设计,不但要突出产品之型象及设计本身之独特性,实用性,还要避免产生负面的效果或联想或反应。

四。 社会责任感 避免损害社会与国家形象,不与宗教道德及伦理价值观相冲突,尽可能纳入文化因素。

五。 安全产品之造型设计,和信息传达设计,其设计成品之陈设或户外广告之装置必须注意到使用者及大众之安全。

六。 环保意识材料之推荐或选用,必须是可还原、再生或腐化者,避免使用后造成污染或破坏自然生态。在户外广告或招贴之使用方面,应避免视觉污染。在运用动画及音响方面,也应避免噪音。


艺术家与设计师互动互补

最近我在一本美术月刊 “画刊”(2004 。4刊期)读了一篇题为“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墙”的文章。作者靳山及侯正光谈到了关于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一道堵墙或鸿沟,提到设计师不为社会重视及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相拒而非相辅的问题。我认为这种问题的存在是因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及忽略了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相依相成的关系。这一点,在马来西亚或欧美情况比较好,因为在艺术与设计教育过程中,已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关系。在马来西亚及欧美,一般的设置都是艺术与设计学院,很少是艺术或设计学院的分开设立。在一个学院内,虽强调设计的而拥有许多设计专科学位的学院,也一定少不了纯美术这一科的学位设置。这就说明了彼此间的互动和互补功能,也可避免彼此间的鸿沟或堵墙。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共同使命

瑞士心理学家佐思 . 皮亚杰(Jean Piaget)主张教育的主旨是塑造有能力创新而非重覆前代已成之事的人 --- 有创意、革新及发现能力的人。艺术与设计教育更应如此 ,它所培训出来的设计家及艺术家,必需是具能力去创新及改革既存的创意环境,及培育人民对艺术设计的鉴赏能力和服务社会国家的奉献态度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创新的社会认知和使命。以艺术设计的创意去提升信息传达的效能、产品的质素和竞争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为促进新经济成长及社会繁荣而努力,艺术设计院校、机构、艺术家及设计师,都有共同的使命。


10 December 2004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Art &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Jiang Nan University, China
Choong Kam Kow, President, Malaysian Institute of Art
 
 

heading homepage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_01-09.png
  • publication_02-08.png
  • publication_03-07.png
  • publication_04-06.png
  • publication_05-05.png
  • publication_06-04.png
  • publication_07-03.png
  • publication_08-02.png
  • publication_09-01.png

drchoong kam kow
Dr. Choong Kam Kow is a well known
senior contemporary artist,
a leading art & design educationist and
an independent curator in Malaysia

FEDERATION OF ASIAN ARTISTS ASSOC.
MALAYSIA COMMITTE CHARIMA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 ALUMNI
ASSOC. SELANGOR VICE PRESIDENT
 
HON. DOCTOR OF ARTS (RGU. SCOTLAND, UK)
MFA (PRATT INST. USA) BFA (N.T.N.U. TAIWAN)
FULBRIGHT-ACLS RESEARCH FELLOW